形态描述
翅展12~14mm。体黄褐色至暗褐色,触角灰褐色。下唇须灰黄色,略向上曲;第二节较长,是末节的二倍。前翅黄褐色,顶角圆钝,顶角下略凹陷;前缘约有10组黄白色钩状纹,后缘中部有3条彼此界限不太分明的黄白色平行斜纹;肛上纹黄白色,外侧银白色,有3条黑色横带。后翅暗褐色,缘毛白色。雄性外生殖器:尾突明显,有长毛;抱器瓣宽,中间有颈部;抱器端膨大呈圆球形,有毛和刺;抱器背中部略下陷;阳茎细长呈弧形弯曲,基部略粗,先端尖细;阳茎针细长成束。雌性外生殖器:产卵瓣呈长条状;交配孔圆形;囊突2枚,呈牛角状。卵稍扁平,表面具光泽,刻纹不明显。初产时乳白色,孵化前为橘黄色。幼虫体长8~10mm,淡黄或橘黄色,头部黄褐色,前胸背板淡黄色;臀板较淡,上面有不明显淡色斑纹。
生物学
生活习性:在东北地区每年发生一代,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结茧越冬。翌年8月为成虫羽化高峰。初孵幼虫多在荚缘合缝的附近吐丝结网,咬食荚皮,穿孔蛀荚。入荚一虫咬食两个豆粒居多,但不完全将豆粒食光,此特性与豆荚螟易于区别。
寄主:大豆、野生大豆、苦参。
寄主:大豆、野生大豆、苦参。
国内分布
北京(卧佛寺、香山)、黑龙江(哈尔滨、岱岭)、吉林(长白山)、河南(鸡公山)、江西(庐山)、浙江(杭州)